港股游企年报:6成亏损,一厂商净利润翻了20倍,一厂商裁员超1300人

发布时间:1小时前  |  标签:            

进入4月,国内各大上市游戏公司陆续发布2024年年报。其中,港股游戏股年报发布的速度略快于美股与A股,因此,陀螺君优先整理了30家港股上市游戏公司的年报数据。

于数据之中,我们发现,港股游戏股几乎是“集体躺平”,近半公司收入及净利润下滑,6成公司削减买量和研发费用。逾10家公司出现撤项目或减员,减员人数共计超3000人。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加码小游戏、探索AI创新技术。当然,有公司谋求转型,亦有厂商吐槽硬核渠道流量下滑,获客难度增加。

30家港股游戏企业年报复盘:

l 收入:近半公司收入下滑,中国儒意领涨,智傲控股跌幅超60%

从收入金额来看,30家港股游戏股去年累计收入2876.55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腾讯、网易在收入上实现断崖式领先,两家公司的游戏收入分别为1397亿元与836亿元,占30家港股游戏公司总收入的77%。

B 站、中旭未来、IGG与金山软件的游戏收入均在50亿元以上,差距较小。过去一年,B 站依靠SLG新游《三国:谋定天下》获得了超40%的游戏收入增长。

但论收入增速,中国儒意增长更为迅猛,去年该公司游戏收入同比增长346%至19.92亿元,成为2024年游戏收入增长最快的港股游戏股。其增长主要来自《仙境传说:爱如初见》《世界启元》《排球少年:新的征程》等游戏。

观察获得游戏收入高增长的公司,无一例外,他们均有流水稳定的老产品以及爆款新品。与之相反,大部分游戏收入下滑的公司,要么新品收入不及预期,要么产品青黄不接,投入大于产出。例如智傲控股游戏收入下降高达78%、多牛科技、疯狂体育游戏收入几近腰斩。

百奥家庭互动、青瓷游戏、第七大道游戏收入降幅均超过30%。其中,青瓷游戏收入下降31%,主要系《最强蜗牛》《提灯与地下城》等老产品收入大幅下滑。

l 净利润:过半公司净利下滑,6成亏损,中手游以21亿亏损居首。

从净利端看,过去一年港股游戏公司多数过得并不如意。30家公司4成(13家)实现正向盈利,近6成(17家)出现亏损,仅7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具体来看,腾讯、网易两大巨头净利润居高已属常态。这两家之外,金山软件、博雅互动、心动公司稳居港股净利润排名前三,分别实现15.5亿元、8.8亿元和8.1亿元。

不过,金山软件的净利润包含其他软件业务,博雅互动则多来源于加密货币的数字资产增值。最能体现游戏的高收益还得是心动,其增长来自《出发吧麦芬》《香肠派对》等新老游戏。

净利增速上,IGG、指尖悦动、青瓷游戏都实现了净利的翻倍增长。IGG旗下《王国纪元》年收入达24亿元,《Doomsday: Last Survivors》《Viking Rise》年收入为9.5亿元与6.34亿元。

港股游戏公司净亏损最高为21.1亿元,来自中手游。其亏损原因主要系计提了商誉减值和无形资产减值约17亿元,《仙剑世界》新游收入不及预期,且部分游戏延期上线。

其次是B站与创梦天地,前者亏损13.47亿元,后者亏损5.45亿元。B站去年亏损同比收窄72%,其在2024年Q4已经实现盈利,资本市场对于B站后续盈利态度乐观,主要是因其游戏与广告业务都有较高的收入增长。

观察上述港股游戏股,我们发现部分公司之所以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原因在于研发和销售费用高企。如飞鱼科技、祖龙娱乐与友谊时光等销售与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重均超70%。

l 销售费用:近6成公司出现上涨,飞鱼科技、蓝港、祖龙增长翻倍

从销售金额来看,除了中国儒意未透露外,29家港股游戏股去年累计销售费用693.45亿元,这一数值多由头部公司及买量大户驱动。

其中,腾讯与网易去年销售费用分别为363.88亿元、141.47亿元,同比微增6.4%与1.3%。B站、中旭未来、IGG、心动、金山软件、赤子城科技6家公司销售费用均在10亿元以上,赤子城科技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8%至13亿元;心动销售费用为13.9亿元,同比增长61%。

2024年,有近6成港股游戏公司在营销侧加大投入,飞鱼科技、蓝港互动、祖龙娱乐3家销售费用甚至翻了一倍以上。蓝港互动销售费用激增主要是前期基数较低(不足1亿),飞鱼科技、祖龙娱乐则是对游戏投放力度大幅增加。

过去两年,不少上市公司将销售费用激增的原因指向市场推广费用的增加。中手游CEO肖健在财报董事长致辞环节提到硬核渠道流量下滑进一步加大了获客难度。

而心动CEO黄一孟在业绩会上也提到传统渠道的55分成对厂商而言压力较大,因此他们未来推出的TapTap PC版本也会如TapTap 移动端一样采取不分成模式。

30家港股游戏公司逾4成(13家)销售费用同比下降,青瓷游戏销售费用同比下降50%至2.2亿元,期内,青瓷游戏主动减少了《新仙剑奇侠传之挥剑问情》《魔卡少女樱:回忆钥匙》《最强蜗牛》等游戏的海外销售开支,但部分被《最强蜗牛》小游戏的推广所抵消。

指尖悦动、创梦天地、禅游科技等销售费用下降超10%。这些公司销售费用下降原因一方面与新游戏的推出数量减少有关;另一方面,公司也在“降本增效”,通过更精细化的运营来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例如部分游戏公司通过AI技术提升买量效率,通过AIGC技术辅助制作买量素材等。

l 研发费用:超7成公司减少研发投入,中手游、家乡互动减幅超30%

这两年“降本增效”基调下,大量游戏公司研发费用一降再降。2024年,超7成游戏公司减少了研发的投入,这从侧面反映出港股游戏公司对于游戏行业前景发展仍较迷茫。

从研发金额上看,腾讯、网易依然是大头,这两家公司体量大,投入高。B站、金山软件去年的研发投入均在30亿元以上,不过,这4家公司业务较为多元化,且 AI 应用广泛,不仅局限于游戏领域,因此其研发投入规模在游戏行业内并不具备代表性。

网龙的研发投入达14.29亿元,同比微增3%。心动、IGG、祖龙娱乐研发投入分别为9.2亿元、7.3亿元与5.3亿元,这三家研发投入均较2023年有所减少。

研发投入增幅较为明显的当属望尘科技,研发投入增长22%至1.33亿元,金山软件、腾讯、赤子城科技的研发投入增幅均超过10%。

减幅最高的则是智傲控股研发投入减少64%至0.1亿元,其次是火岩控股研发投入减少54%至0.08亿元,这两家公司研发投入基数减少。

中手游、家乡互动、多牛科技的研发投入减少幅度均超过30%。其中中手游研发投入减少34%至2.44亿元。过去一年该公司对研发团队进行不小的优化调整。

总的来说,2024年港股游戏公司的投入比前几年谨慎很多,心动公司CEO黄一孟曾在财报业绩提到,公司要聚焦精品,新游研发的节奏将维持在每年1-2款。腾讯、网易、B站、中手游、青瓷也不例外,这些公司在去年多有项目裁撤传言。

30家港股游戏股财报及业绩会的细节复盘:

l 小游戏:已成港股游戏公司收入新增点,多款小游戏月流水破千万

这两年,小游戏正成为游戏股财报中的重要角色。

在陀螺君整理的30家港股游戏公司中,有过半公司提到了小游戏。中手游在2023年曾透露小游戏收入超6亿元。到了2024年,虽未再透露具体产值,但旗下《春秋玄奇》小游戏上线三个月累计流水超1亿元。另一款小游戏《主公别跑》上线后月流水均过千万。

青瓷游戏也在财报中提到,2024年公司上线多款自研及引进授权的小游戏,如《最强蜗牛》及《新仙剑奇侠传之挥剑问情》小游戏。期内,公司小游戏收入约210.52万元。

友谊时光在财报中解释其收益同比高增长时表示,一部分原因来自小游戏上线带来的收益增量,并特别指出《凌云诺H5》和《杜拉拉升职记H5》两款小游戏。与此同时,友谊时光还提到《代号:恋人》《代号:花》《代号:遗迹》《代号:HX》等小游戏正在研发。

飞鱼科技去年推出了《一步两步》及《野人快跑》小游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财报显示其小游戏(h5 游戏)收入约8997万元,占总营收比重约 32.5%。而中旭未来提到正在探索多端并发,并上线了《小兵大作战》小游戏,最高进入微信小游戏畅销榜TOP4。

第七大道提到公司两大经典IP《弹弹堂》与《神曲》的多款小游戏已经在研发测试中,预计年内上线,《银魂集结》手游与小游戏双端互动版已经进行玩法优化阶段,预计上半年推出。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我叫MT》3D 版小游戏。可见,在IP 小游戏赛道,第七大道也是下了重注。

不只港股游戏公司,A股三七互娱、世纪华通、完美世界、名臣健康等也在小游戏赛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足见小游戏赛道的巨大潜力,毫不夸张地说,小游戏已然成为上市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2025年,小游戏或将助力一批游戏股崛起。

l AI:游戏研发、推广、运营端的“降本增效”为主,全面智能化探索中

与小游戏一样高频率出现在港股游戏公司财报中的还有AI,这是近两年大众关注的焦点。在财报中及业绩会上,不少公司透露其AI布局进展。

中手游称,2024年通过AIGC应用,中手游已在美术制作、文案创作、配音和测试等方面降低了游戏研发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同比下降了34.0%。

中旭未来也提到已经将AI 应用于投放环节,未来将致力于将AI 融入于游戏研发阶段。同样的,中国儒意对于AI 的应用更为广泛,其将AI 技术融于游戏、影视和短剧赛道。在财报中,中国儒意表示,将开拓AI 自制短剧赛道,进一步拓展AI 技术应用场景,打造差异化内容。

IGG表示,目前公司正对既有团队进行优化整合,通过AI严控研发支出,降本增效。AI 技术已经应用于研发、运营以及管理等核心模块。在财报中,其透露2024年IGG共举行了60场内部分享,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游戏策划、美术制作等。

在财报中,游戏公司透露的大部分是将AI运用在美术、创作、买量投放、测试端,并实现“降本增效”。同时,他们提到将致力于AI于研发端的运用,可见AI+游戏之路仍在探索中。

l 减员:15家公司共计解雇3200余人,网龙去年裁掉上千研发人员

过去一年,游戏行业裁员声不断,故而陀螺君在此次年报复盘时也整理了各家的减员情况。从26家已披露雇员人数的公司来看,有近6成企业(15家)有减员动作。

其中,网龙减员人数最多,2024年该公司共有4593名员工,较去年同期减员1391人,并且大多数为研发人员以及销售推广人员。

B 站与中旭未来减员也不少,前者减员713人,后者减员393人。中旭未来是去年港股游戏股减员幅度最高的公司,减员幅度超30%。

友谊时光与中手游减员超百人。中手游也在财报中提到对《仙剑世界》团队进行优化。而青瓷游戏、百奥家庭互动、指尖悦动、心动公司均或多或少都有减员。

剩下的11家中,多牛科技员工新增数翻倍,主要是该公司新增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及相关服务。腾讯与金山软件2024 年也增加了不少员工,分别为 5142 人与 875 人,但这部分员工或许聚焦于AI 业务模块。

总体来看,去年行业就业形势颇为严峻。即便是版号开始进入常态化发放,但很多公司仍在持续严控成本,不仅对员工的考核趋严,而且立项也颇为谨慎。

下载「陀螺科技」APP

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

首页

游戏资讯

运营推广

研发设计

行业活动

数据报告

工具包

GAME SHOW

VR陀螺

陀螺名片

关于我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