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越来越近了,每年这个时候,新春相关的元素都会填满我们线上线下的生活。一张过年回家的车票,一通远在家乡父母的电话,一句老友的新春问候,都在提醒我们,该回家过年了。
而春节归乡,这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情结也在不少的影像作品中得到了细致的刻画。伴随着我们对社会关系、人文本位思考的加深,文艺作品对这一主题的探讨也在不断地扩展,在回应当下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发出自己的一些声音。
1月19日,《原神》发布的短片《鱼灯》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14分钟的时间里,《鱼灯》把春节、民俗、亲情等元素一一呈现,以父与子的视角,与观众一起探讨这些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问题与情绪。
专业班底制作 鱼灯海灯辉映
《鱼灯》这种真人剧情短片是米哈游与《原神》的第一次尝试。对于米哈游我们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原神》等作品享誉海内外,《原神》在深耕游戏内容本身的同时,在玩家群体中积攒起了极高的人气和口碑。
透过《鱼灯》,我们看到的是米哈游与《原神》试图与这个时代建立一种新的对话方式,在此之前,这个方式是游戏,链接的是新一代的游戏玩家们;这一次,是影像,用这个更加通俗的大众媒介去对话更多的人们。
《鱼灯》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小袁,在回乡过年的过程中发现了父亲的一些反常行为,由此引出一桩导致小袁离乡远游的陈年往事,在解决与父亲的矛盾和心结的过程中,“鱼灯”作为贯穿全片的线索,串联起两代人对于传统技艺和民俗的看法以及思考。
整个故事简洁有力,表达思想时没有浓重的说教,展现鱼灯节美丽的画面也没有一味地炫技,有的只是围绕故事的真诚表达。
本片的导演是曾执导2020金狮国际广告影片评审团大奖《普杰的冬天》的导演廖义源;编剧陈可辛更是享誉影视圈的知名前辈,执导过《风尘三侠》《金枝玉叶》《投名状》等众多影视经典;摄影王维华则是去年创造国内文艺片票房奇迹的《隐入尘烟》的摄影指导。在这个执行团队的指导下,《鱼灯》在故事、镜头语言还是画面质感之间,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
我们说过,《鱼灯》是米哈游及《原神》与大众的一次对话,而对话的主题主要围绕传统技艺、亲子关系去展开。
在我们这些大城市打工人试图带入小袁去理解人物行为的时候,也总是会不自觉地思考一个问题,小袁是谁呢?是你,也是我。
《鱼灯》用一对父子的和解去讲述了当代常见的亲子关系,小袁与父亲的矛盾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误会,这样的“误解”普遍存在于当代的亲情关系中,这样一段关系的和解也仅仅只需要一个小的契机。《鱼灯》中的契机是“鱼灯节”,同时也是在鼓励对更多也在追寻这个答案的人们,去寻找那个解开他们亲情关系情节的“鱼灯”。
最后是传统技艺与大众的对话。《鱼灯》用了不少的镜头语言去展现“鱼灯”本身的魅力,绚烂的灯火、火光照耀的水面,还有人物脸上灿烂的笑容,这些元素都在传递着同一种快乐的情绪。随着《原神》海灯节版本18号上线,游戏内“海灯节”与游戏外“鱼灯节”的遥相辉映,或许正是米哈游在表达着他们对于传统技艺的热爱。
献礼玩家 《原神》海灯节走进现实
主观感受上,我从《鱼灯》里面获得了一些愉悦的情绪价值,关于故乡,关于亲情,关于传统。透过弹幕,我也发现这应该是大部分观众共同的观看体验。情绪过后,我们也都在思考,米哈游为什么要做《鱼灯》。
解答这个问题,《原神》依旧是绕不开的话题,或者说,《原神》就是我们解题的钥匙。1月18日,也就是《鱼灯》发布的前一天,《原神》海灯节版本正式上线,这个让玩家魂牵梦萦、一年一度的璃月节日在新年的开始,承载了玩家对游戏以及自己新一年所有美好的祝愿。可以说,海灯节是《原神》塑造的最为成功的游戏庆典之一。
《原神》在海灯节上植入了不少的传统元素,花灯、戏曲、烟火、皮影等总是能勾起我们对于特定传统文化的向往。《鱼灯》就是《原神》对于这种美好向往的现实写照。
以往《原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多体现在游戏中,如今迈步走向了游戏外——本次短片向玩家展示了鱼灯这一传统技艺,这不仅是对玩家的一次献礼,也是他们对玩家向内容的全新尝试。从《神女劈观》到《鱼灯》,《原神》实现了他们对“内容游戏”的理解和实践。
对广大年轻玩家而言,无论是传承600年的非遗鱼灯,还是新时代的《原神》海灯节,都已经成了年味的代表。通过创新与传承,《原神》不断推出新颖内容,在新春之际与各种文化交融,保持着新鲜感与生命力。《鱼灯》很好,基于此,我也更加相信,未来的《原神》与米哈游,依旧能够与我们进步的时代共鸣。
下载「陀螺科技」APP
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